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30
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庄白一号窖藏,是周原遗址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窖藏。其中共出土了103件青铜器,全部属于微氏家族,且大多铸有铭文。此次展出的商尊、陵方罍、兽面纹斗和兴钟、三年兴壶5件重器均出土于此。
随着新一轮东盟外长会议即将召开,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在中美两国外长身上。中国外交部确认,王毅外长将前往马来西亚出席为期两天的东盟外长会以及中日韩外长会等系列会议。外界对中美两国外长是否会在此期间会晤充满猜测和关注,尽管双方都保持高度保密性。
乾隆皇帝是整场展览的“隐藏男主角”,不少仿古作品都与他有关。比如这次展出的董其昌临苏轼醉翁操册,既有董派书风,也透出苏字面貌;旁边则是乾隆临摹董其昌的仿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观众可在此找到“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等金句。
本案由范海生公司的竞争对手报案引发。2021年3月,沈阳警方在北京将范海生抓捕归案。在范海生被批捕后,其律师多次向沈阳高新区检察院提出羁押必要性审查,但该院以其不认罪为由继续羁押。直至2021年10月22日,范海生才被取保候审,共被错误羁押212天。最终,该案以检方撤诉终结。
记者了解到,友好蓝莓产业园区自2009年始建以来,通过规模扩张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实现蓝莓定植数量增长3.3倍、棚室亩产提升1.5倍,并引进基质栽培技术优化品种。根据发展规划,园区计划于2025年投资350万元新建“零能耗”大棚、引入800株鲜枸杞品类,探索高端种植与低碳农业新模式。活动中,友好蓝莓产业园区被授予“省寒地浆果产业综合技术示范园”称号。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王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举办此次纪念活动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推动人类社会和平发展。澳大利亚作为盟军重要成员国,为二战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在悉尼举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具有特殊意义。
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礼乐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是迄今考古发现最大的先周文化聚落和西周都邑聚落,不久前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外,陈茂波拜会了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向他介绍香港最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香港与韩国的经贸近况。双方就区域经贸合作等交流意见。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向出席论坛的来宾和青年朋友表示诚挚欢迎。他说,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是改革开放先行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为浙江量身定制了“八八战略”这一省域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引领浙江发生了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精彩蝶变。
深圳7月10日电 (索有为 刘韶滨)深圳机场10日发布消息称,今年上半年,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量达到305.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7%,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量超2万架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1%。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项数据均超过了2019年同期,创下了机场开航以来的新高。
扎染是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之一,通过巧妙的扎结方式和精准的染色技术,经过反复浸染,大自然的五彩斑斓便在织布上留下千姿百态的图案。
《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山西省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立足于全年全天候防灾,突出抓好冻融期、汛期、重点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七下八上”主汛期、极端强降水天气地质灾害趋势研判、气象风险预警、隐患排查避险等工作。要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调查工作要求,聚焦晋西黄土高原等4个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开展好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排查,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专业优势,严格按照高陡边坡“四类”排查标准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进行再排查,既要对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精细排查,更要注重发现新的隐患点,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面摸清隐患风险底数,并做好分类处置,及时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进行常态化管理。要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及“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等工作,着力提升地质灾害风险可防可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