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36
据介绍,航空遥感配置灵活、分辨率更高,是对地观测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数据源,也是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验证平台。
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阮煜琳)“在全球全产业链协同推进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中国的纺织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力,积极创新,明确减排路径,加速转型步伐。”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杨超表示,纺织行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纺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世界航标日”由国际航标协会(IALA)设立,旨在全球范围内普及航标技术价值与文化内涵。2025年正值IALA转型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后的首个航标日,各国航标机构以“履约协作”与“公众科普”为核心开展活动,推动社会共同关注航海保障体系在现代航运中的基石作用。(完)
在中华艺术宫这一上海文化地标举办首展,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崇高致敬,更是对美术馆未来形态的先锋探索。科技成为重构文化体验的核心引擎——从“交互探险剧情线”到“多感官沉浸空间”,展览让沉睡的历史在美术馆空间“活”起来,开创了“科技解码文化、激活馆藏叙事、美学当代呈现”的创新模式,为美术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样本”。对此,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数字交互技术不仅是视觉奇观的载体,更是传统文化的转译器。基于这些融汇当代美学与科技呈现出的独特内容与形式,观众也将成为展览的参与者,去触摸、去感知、去品味一场混沌、神秘而宏伟的视觉盛宴,获取在传统美术馆观展过程中所无法得到的全新多元化体验。”(完)
印度对中国水电站的担忧,实际上是“以己度人”。自己习惯用水源作为武器,就担心别人也会这么做。但中国用行动证明,开发水资源可以不搞零和博弈。墨脱水电站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中国“生态优先、合作共赢”发展理念的体现。工程施工前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生态评估,确保不破坏雅鲁藏布江流域脆弱生态;中国愿与下游国家共享水文数据,建立跨境水资源合作机制,这与印度单方面撕毁条约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水电开发带来的清洁能源能助力南亚国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契合全球气候治理大趋势。
当书本上的红色故事走入现实,少年郑志超格外专注:“亲眼看到红船,感觉特别亲切。以前总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现在仿佛触摸到了它的脉动。”
1976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发掘了保存较为完整的商代妇好墓。在距墓口7.5米、水下1.3米处发现两件鸮尊,因在器物内壁发现“妇好”铭文,因此被命名为“妇好”鸮尊。“妇好”鸮尊通体装饰8类纹样,繁复而层次分明,体现了商晚期青铜器装饰技法的成熟。“妇好”二字实证妇好这位传奇女性与武丁中兴的历史,“妇好”鸮尊因此成为佐证商代政治成就、工艺水平的重要实物载体。基于珍贵文物保管、研究以及展览展示等需求,这两件鸮尊修复后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收藏。
创新农业劳动对象。新型农业劳动对象涵盖耕地、种子、农药和化肥等全要素,拓展了农业生产的深度。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建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有助于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所选育出的良种,能够更好应对自然灾害,有效保障粮食产量与质量;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满足粮食作物在整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组建40周年,7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组织举办的“寻踪空天记忆——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四十周年档案主题展览”在北京正式展出,通过400余件档案展览展示,讲述中国航空遥感事业从拓荒探索到技术突破的发展历程。
中国天气网讯 目前,副热带高压正主导我国雨热格局,未来三天(7月2日至4日),四川盆地至华北、东北降雨频繁,其中今天,京津冀为降雨核心区域,明天强降雨将向东北地区转移。而黄淮至华南大片区域在副热带高压的掌控下,高温天气持续发展增强,且湿度较大,闷热的桑拿天将贯穿南北。
“部分企业更实现‘左手开业、右手上市’,用‘香港市场练内功,用资本市场放大价值’,既通过实体店积累国际化经验,又借助港股融资杠杆实现规模化跃升。”黄思敏说。
法国前总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拉法兰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相互理解对于构建协作、开放的法中关系至关重要。他强调,相较于关注当前全球环境中的短期变化,长期战略更为关键。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人工智能发展与监管合作是中国和欧盟可着力寻求富有成效合作的关键领域。
第三十条 从业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洗钱风险状况,合理确定反洗钱内部审计和检查工作内容,或者在内部审计和检查中包含与洗钱风险管理需求相匹配的相关内容,持续提升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帆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当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遇到的关键梗阻仍然是传统的部门壁垒。